小孩子的精力总是很充足的,比如板儿,这会儿冲过来的身形像个小炮弹一样。幸亏王青也是个半大孩子,虽然比板儿是高不少,但两人的身高差距总算没有太悬殊。放在刘月娥身上,板儿现在这个动作,绝对会被大人挎着的篮子糊到脸上去不解释。至于现在面对板儿牌小炮弹的王青,也幸亏身后正对着的不是已经开了的门,不然以她现在的小身板儿还真未必能接住板儿的这一扑。
“怎么啦?”王青有些疑惑,这还是板儿第一次在她要出门的时候叫住她。她经常玩在一起的玩伴和板儿经常约出来玩的小萝卜头们虽然都是附近几户人家的孩子,但平时并不常一起玩儿。倒不是因为什么男女有别——前面说过了,村里的孩子小时候是不分男女的。别说是村里,就是在真正的大户人家,板儿的年纪也还不到关注男女的时候。
两人的玩伴是两拨人的原因很简单:不知道有人注意过没有,所有的人类幼崽在年纪尚小的时候,都是喜欢和年纪更大一点的孩子一起玩,以显示自己比同龄人“成熟”的。然而年纪更大的“大孩子”们只会嫌弃“小孩子幼稚”,总是想要和更大的孩子一起玩。王青不是个真正的小孩子,对于更大的孩子倒是没什么兴趣,但确实嫌弃平时和板儿一起玩的那些孩子们过于活泼了。说起来这个王青心里就纳闷,板儿在家的时候虽然也喜欢四处跑,但和他在外面的状态比起来,在家里的板儿简直可以称一声安静了。
板儿却不知道王青这一瞬间闪过的念头,啪嗒啪嗒跑过来卖萌,“阿姐要摘野菜么?我也一起去。”
王青挑眉看了看板儿,有些意外。板儿的年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去年拜年的时候,板儿行礼的时候还没整我好平衡,直接“吧唧”坐地上了呢。包括刚才板儿像个小炮弹似的冲过来,在王青看来都是他现在这个年纪不能掌握好身体平衡的表现。平时板儿和别的孩子常玩的打仗游戏都是从村头跑到村尾,至于摘野菜这种需要长时间蹲在地上的活动,王青对板儿能否顺利完成就抱有深切的怀疑。
“阿姐今天不挖野菜。”王青有些无奈,虽然最近出门挖野菜的人越来越多了,之前王青常去挖野菜的那个山坡都被挖得不剩什么野菜了,所以,“我和三丫她们几个约好了一起去后山看一看。”虽然说河西村的后山在海拔上看不算一个高山,但山上的树还是不少的,夏天在后山上待着,还是比别的地方舒服不少的。
“那我也要一起去。”板儿眨巴着眼睛,两只握在一起的小手拇指互相绕了好几圈,对今天要和王青一起出去这件事倒是很坚定。
王青有些头疼,虽说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王青没听说过河东村的后山上有什么猛兽,但既然能被叫一声“山”,就说明河东村的后山占地面积还是挺广的。王青和平时玩得好的朋友们不敢往太深的地方去,就怕迷路。她今天往后山上去是想在上一次采香椿的基础上再逛一逛的,但若是带着板儿这个小尾巴,王青显然就不能往更深一点的地方去了:抛掉猛兽和迷路的问题,板儿那小短腿跟在她身后走到后山的山脚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体力更不可能跟得上她们几个八、九岁的。
相比之下,王学文和刘月娥对这件事反倒不太在意。板儿想要跟着王青一起出去玩,两人也没什么不放心的。就连刘老太,在听说了板儿想要和王青一起出去之后也只是叮嘱了王青一句看着点板儿,别让他跑得太远也就罢了。给王青看得一愣一愣的。
“就让我带着板儿啊?”板儿平时是在村里玩耍得多一些,虽然家里一直没有让谁专门看着他的习惯,但是就这么放四五岁最喜欢四处跑的男孩子给她这个小孩子看着,她家的家长是不是心太大了?
“一路都有村里人看着呢,你们注意别往深山里去就行了。”刘月娥在布鞋的外面套上草鞋,又把挂在门口的草帽摘下来拿在手里,对板儿非要跟着王青这件事不以为意。
王青觉得自己还是要挣扎一下的,“不然我今天下午就不往山里去了,在家里待着吧。”
王学文和刘月娥觉得无所谓,反正平时两人也没指望过王青能干多么重的活儿,王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一直是王学文和刘月娥,家务都是刘老太在料理,王青虽然说每天也有零散的活儿要做,但两人又不指望王青挖的那些野菜填饱肚子。于是听了王青的话,刘月娥当即就道,“行啊,不想出去就和你姥姥学一学,收拾收拾你那小屋。”
说起王青的那个小屋,王学文就皱了皱眉。王家的房子在村里的质量算不错的了,但还是有点小,只有一大一小两个卧室。主卧自然是王学文和刘月娥夫妻字住,次卧虽然比主卧小,但离厨房其实比主卧要近一点,冬天取暖很是方便,是刘老太带着两个孩子在住的。现在当然不碍事,可是青儿和板儿都一天比一天大了……
王青却没注意亲爹那几不可见的皱眉,有些无奈,不知道是不是所有母亲对于让自家孩子学习家务都这么执着。不过想想在古代,女孩子整理家务也算是专业技能了,于是刚要点头,就听板儿突然道,“不行!”声音字正腔圆,语气十分坚定,至少王青这些年是几乎没听见过板儿这么坚定的说话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